关于召开2025年中国化工学会“应星”青年论坛的通知(第二轮)
各有关单位:
青年科技人才是建设科技强国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中国化工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自成立以来,旨在为青年工作者提供更高效的“贯通式”交流平台,促进化工科技的繁荣和发展、化工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化工人才的成长和提高,帮助学术界和产业界系统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推动化工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全面参与科技强国建设,提升化工青年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为推进我国科技强国战略贡献青年智慧和力量。
为促进化工相关学科和行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引导、组织、发展、壮大青年人才队伍,促进高水平产学研交流合作,中国化工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拟于2025年8月23-25日在四川成都举办“2025年中国化工学会‘应星’青年论坛”。论坛将设置化学反应工程、分离与传递过程、材料化工、生物化工、精细化工、化工过程强化、能源化工、智能化工等八个分论坛,以及女青年科学家、博士后和研究生、油田化学品工业生产与应用等四个特色论坛,同期开展化工类科技期刊交流对接会等多元化活动,以激发青年人才科技创新思维的碰撞,建立充满活力和思辨的学术交流平台。
现将“2025年中国化工学会应星青年论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基本信息
会议名称:2025年中国化工学会“应星”青年论坛
会议主题:赋能青年,智链未来
主办单位:中国化工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承办单位: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微流控科技有限公司(安蒙微球)
会议时间:2025年8月23日-25日(23日报到)
会议地点:成都世外桃源酒店
二、大会组织委员会
大会主席:
徐建鸿 教授 清华大学
汪 伟 教授 四川大学
会议秘书长:
陈 卓 清华大学
邓宇超 四川大学
潘大伟 四川大学
三、主论坛重要嘉宾(持续更新中)
石 碧 院士 四川大学教授
徐春明 院士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
陆小华 南京工业大学教授
褚良银 四川大学教授
姜忠义 天津大学教授
郭孝东 四川大学教授
青年人才成长经历分享环节重要嘉宾:
仲兆祥 南京工业大学教授
岳海荣 四川大学教授
吕永琴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曹约强 华东理工大学特聘研究员
四、大会安排
(一)报到日及博士后和研究生论坛(8月23日全天)
1. 报到、注册并领取会议资料
2. 14:30-16:30召开青工委工作会议
3. 18:30-21:00特色论坛1 - 博士后论坛
4. 18:30-21:00特色论坛2 - 研究生论坛
5. 18:30-21:00特色论坛3 - 油田化学品工业生产与应用
特色论坛1 - 博士后论坛
分论坛负责人:
赵 亮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
分论坛秘书:
邓宇超 四川大学副研究员
青年博士后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博士后人才是未来化工行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和希望寄托。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正是青年博士后学者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以才报国的历史时刻。为促进化工、能源、环保、生物、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激发青年博士后人才的创新思想,建立充满活力和思辨的学术交流平台,特设立博士后分论坛。论坛将以特邀优秀报告、沙龙交流等形式,促进青年学者共同学习成长。
特色论坛2 - 研究生论坛
分论坛负责人:
葛雪惠 福州大学副教授
潘大伟 四川大学副研究员
分论坛秘书:
周兴龙 四川大学副研究员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是实现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研究生分论坛旨在提升大学生学术素养,为研究生提供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让更多的大学生及研究生开拓更广阔的视野,锻炼和提升综合创新能力,拓展学术视野,走向引领世界化工科技的前端。
特色论坛3 - 油田化学品工业生产与应用
分论坛负责人:
彭宝亮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彭 冲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分论坛秘书:
邓宇超 四川大学副研究员
油田化学品是石油天然气工业中不可或缺的精细化工产品,其生产依托石油化工产业链,以原油及其衍生基础化学品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改性或复配工艺制成。油田化学品工业生产与应用分论坛专注于探讨油田化学品从研发、生产到油田现场应用的全链条技术突破与行业趋势,汇聚学术界和企业界专家,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交流生态。
(二)开幕式及主论坛(8月24日上午)
1. 开幕式
2. 主论坛大会报告
3. 大会合影
4. 青年人才成长经历分享
(三)专题论坛及特色活动(8月24日下午/25日上午)
专题论坛
1. 化学反应工程
分论坛负责人:
段学志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分论坛秘书:
马 奎 四川大学副教授
深入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微观本质规律,构建从纳微尺度到宏观尺度以“三传一反”规律为核心的“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新范式及其跨尺度理论体系,探究用于工业催化剂设计的介观动力学研究方法,实现在工业反应器尺度上对高端化学品的精准调控和连续化高效合成,解决化学工业发展中面临的关键挑战,为实现双碳目标以及绿色生态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研讨新的发展方向。
主旨报告嘉宾:(持续更新中)程党国、邓德会、定明月、李伟、宋书岩、王亮、吴宇恩、夏长久、詹国武、张晶、钟兴,等
2. 分离与传递过程
分论坛负责人:
魏嫣莹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刘 壮 四川大学教授
分论坛秘书:
罗 涛 四川大学副研究员
针对化工分离过程及应用中的最新进展,聚焦分离与传递过程基本理论、先进分离材料及系统、超纯分离及高效富集、化工分离过程耦合、新型装备及应用、非传统化工分离过程等主题,融合化工、新材料、能源资源、环保、电子信息等领域,探讨化工分离与传递过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主旨报告嘉宾:(持续更新中)鲍宗必、陈日志、汪勇、吴亮、徐至,等
3. 材料化工
分论坛负责人:
孙林兵 南京工业大学教授
分论坛秘书:
谢通慧 四川大学副教授
重点关注化工新材料的合成技术、改性技术、制备工艺、工程及装备研究。特别是以化学工程理论和方法所开发的材料合成与制备新技术、材料加工与应用化工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新方法/新原理/新配方。
主旨报告嘉宾:(持续更新中)郭少军、李映伟、刘岗、卢兴、秦培勇、王定胜、王双印、温晓东、谢奎、余彦,等
4. 生物化工
分论坛负责人:
吕永琴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分论坛秘书:
孙巧媚 四川大学副研究员
围绕生物化工技术及装备发展、创新技术前沿及行业应用,积极推动生物化工领域基础研究至工业化应用的协调发展。重点研讨蛋白质核酸与糖工程、酶工程及应用、细胞工程及应用、生物体系热力学与传递行为等方向协同创新发展问题及创新技术,探索和发现新形势下生物化工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趋势。
主旨报告嘉宾:(持续更新中)戈钧、黄鑫、林炜、倪晔、夏小霞、张雷、郑仁朝、周景文、周雍进,等
5. 精细化工
分论坛负责人:
何宏艳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教授
巨晓洁 四川大学教授
分论坛秘书:
王玉滨 四川大学副研究员
围绕精细化工绿色化、高端化发展趋势和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重点关注精细化工新工艺的设计与应用、精细化学品的调控与智能制造、高端化学品的研发与应用等方面的新思路、新技术、新进展及新成果;重点讨论精细化工在化工、能源安全、医药健康、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应用。
主旨报告嘉宾:(持续更新中)岑浩璋、陈小强、樊江莉、郭志前、侯琳熙、胡静、李雪辉、刘国柱、刘立明、申有青、王铁军,等
6. 化工过程强化
分论坛负责人:
罗 勇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姜晓滨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分论坛秘书:
樊森清 四川大学副教授
重点关注微化工技术、环境友好催化、低碳高效煤化工新过程、油气资源高值化利用、生物质能源化工、工业生物过程、超重力反应与分离过程、反应与分离耦合过程、等离子体化工、聚合过程强化、膜过程、离子液体设计与绿色过程等的最新科研成果和过程强化技术。
主旨报告嘉宾:(持续更新中)安哲、丁力、冯翔、傅杰、高鑫、焦伟洲、苏远海、王丹、王凯,等
7. 能源化工
分论坛负责人:
彭 冲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分论坛秘书:
吴振国 四川大学副研究员
围绕能源化工技术及装备发展、创新技术前沿及行业应用,积极推动能源化工领域基础研究至工业化应用的协调发展。重点研讨煤化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新能源技术、催化技术、净化技术、油田化学、节能与环保过程装备与控制的发展问题及创新技术,聚焦能源化工在电化学储能/催化、过程强化、碳中和、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等方面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进展。促进能源化工领域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转化,提高能源化工领域学术研究和技术装备水平。
主旨报告嘉宾:(持续更新中)陈浪、冯俊婷、冯翔、潘伦、彭宝亮、王秀云、奚桢浩、于畅、朱海波、朱文帅,等
8. 智能化工
分论坛负责人:
王笑楠 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
分论坛秘书:
李红娇 四川大学副研究员
以“多尺度创新与智能制造的未来”为主题,旨在探讨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大模型、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等前沿科技,推动化学化工研究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绿色化。重点关注智能化工在分子设计、材料研究、流程优化、安全监控、能源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同时,将交流智能化工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应用案例,促进学术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主旨报告嘉宾:(持续更新中)程道建、付东龙、廖祖维、卢静宜、莫一鸣、秦康、申威峰、王彧斐、张霖宙、赵志坚,等
特色论坛4 - 女青年科学家论坛
分论坛负责人:
韩 优 天津大学教授
谢 锐 四川大学教授
分论坛秘书:
刘敬芸 四川大学副研究员
本论坛聚焦前瞻性、战略性主题,邀请优秀女科技工作者分享最新科研成果,交流化工相关领域的发展新趋势,展示女性在科技创新中贡献的智慧和力量。本论坛旨在加强化工领域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学术交流和产学研协同合作,进一步提升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影响力,促进女性科技工作者成长与发展。
主旨报告嘉宾:(持续更新中)蓝兴英、刘惠玉、石川、许凤、徐晶、张楚虹、祝艳,等
特色交流活动 - 化工类科技期刊展示交流及青年编委招募对接
为进一步服务化工类科技期刊发展,打造卓越的化工类型矩阵,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提升我国化工类期刊国际影响力,为期刊可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论坛期间将通过期刊宣讲介绍、优秀青年编委座谈等形式,组织召开化工类科技期刊集中交流展示及青年编委招募对接活动。
(四)大会总结及闭幕式(8月25日下午)
1. 大会报告
2. 大会总结
3. 闭幕式
五、会务组联系人
陈 卓(清华大学)010-62785524
chenz2022@tsinghua.edu.cn
邓宇超(四川大学)15221359306
dengych@scu.edu.cn
潘大伟(四川大学)13668244686
daweipan@scu.edu.cn
任云峰(中国化工学会)010-64438624
renyf@ciesc.cn
六、安蒙微球联系人
李川东 18328365672
杨宁倩 19180943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