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进微球世界
1.1 | 微球的定义
微球(Microspheres)指粒径在微米级别的球体,其尺寸一般在1~500um之间,为聚合物机制形成的微粒分散体系。微球内外质地均匀,根据结构的不同可将微球分为实心微球、中空微球、多孔微球、孔壳型微球等。微球因其所具有的小尺寸效应、大比表面积效应、极其优异的光、电、磁、力学、机械等性能而被广泛地用于现代工业生产中,是当今和未来高技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材料。
1.2 | 微球发展历史沿革
微球的最早发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密歇根大学的学者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聚苯乙烯乳胶样品中发现了微球,标志着微球在科学领域的首次被观察和记录。在20世纪50年代,随着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开始深入研究微球的形态和尺寸,这些研究为后续的微球制备和应用奠定了基础;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将药物包裹在微小球体中以实现缓释效果的方法;20世纪80年代,法国益普生公司成功开发并上市了第一个微球制剂,标志着微球制剂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的重要一步。在20世纪90年代末,科学家们开始研发智能制造微球,这些微球能够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响应;21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开始探索更多新型材料用于微球制备,使得微球在医疗健康、化学工业、食品科学、电子信息等高精尖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了现代科技的发展。
1.3 | 微球的特点
微球最大特点就是小的粒径和大的比表面积,其和周围的液体形成固-液界面,界面性质影响微球的分散性[1]。
粒径大小和粒径分布是微球最重要的特点,是微球产品评价的最重要性能指标。微球的粒径通常在纳米到微米级别,是必测的参数。微球粒径分布越窄,其附加值越高。
微球的第二个重要特点是微球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越大,微球的吸附能力越强。对于吸附分离的多孔微球比表面积更高,孔径大小和孔径分布是决定其吸附性能的关键因素。
1.4 | 微球的分类
微球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形态和功能多样化的微球产品,这些微球在尺寸、功能和应用领域上都展现出多样性。
根据微球的尺寸大小可以分为:纳米级微球、微米级微球和较大尺寸的微球;根据微球的功能不同可以分为:药物载体、靶向微球、释控释微球、微载体、色谱填料、免疫微球、智能型微球、荧光微球以及彩色微球等;根据微球的应用不同可以分为:药物递送微球、介入栓塞微球、组织填充微球、间隔物微球、导电金球、储能微球等。
2.1 | 微球制备技术
微球的传统制备技术包括悬浮乳液聚合法、热熔挤出法、喷雾干燥法等,具有技术成熟、操作简单、产量大等优势,但存在微球均一性差、粒径分布宽、结构功能受限、生产能耗高等缺点。
微球的创新制备技术包括微流控技术和膜乳化法等,具有微球尺寸均一、功能结构可控可调、制备过程温和等优势,为微球的精确制造和功能化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以更好满足不同领域对功能性微球的特殊需求。
2.2 | 微球制备材料
微球的基材主要成分为高分子材料,其中高分子材料又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包括明胶、海藻酸钠和壳聚糖等;合成高分子材料可以分为生物降解材料如聚乳酸、聚乙丙交酯、聚己内酯和聚乙醇酸等,以及非生物降解材料如聚乙烯醇、聚丙烯酸和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等。
除了高分子材料,微球的基材还包括一些特殊材料,如玻璃微球和有机硅微球。玻璃微球是一种中空密闭的正球形、粉沫状的超轻质填充材料,主要是由硼硅酸盐玻璃材料构成;有机硅微球是一种多功能特种有机硅树脂微球,主要原材料是有机硅化合物,例如聚硅氧烷等化合物。
这些材料以其可控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机械性能,在现代科技和工业应用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3.1 | 全球市场的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报告,全球微球市场正在经历快速增长,2024年全球微球市场规模预计为79.5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122.8亿美元,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为9.10%[2],这一增长得益于微球技术在医药、化妆品、食品、农业、建筑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微球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特别是在生物医药领域,微球技术在药物缓释系统中的应用,为全球医药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3.2 | 应用领域的拓展
微球技术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拓展。在医药领域,微球被用于开发长效缓释药物,提高药物疗效和患者依从性。在日化品行业,微球用于改善产品质地和稳定性,提供更优质的消费者体验。在食品行业,微球技术用于开发新型食品添加剂和功能性食品。在农业领域,微球用于控制农药和肥料的释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环境保护。在建筑行业,微球用于开发新型轻质材料,提高建筑节能效果。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微球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3.3 | 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微球技术的发展前景还体现在技术创新和研发上。随着材料科学、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等交叉学科的发展,微球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新型微球材料的不断涌现,如生物可降解微球、多功能微球、刺激响应微球等,为微球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4.1 | 医疗健康
微球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药物递送系统、疫苗开发和细胞培养三个方面。作为药物载体,微球能够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实现精准的长效缓释效果;在疫苗开发中,微球作为佐剂使用,有助于提升疫苗的免疫原性和效力;同时,微球也用作三维细胞培养的支架,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为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提供支持。这些应用展示了微球技术在提升治疗效果和推动医疗创新方面的重要价值。
4.2 | 物质纯化
在物质纯化领域,微球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球作为色谱填料,在高效液相色谱(HPLC)中实现高效率的样品分离和纯化,其均匀的粒径和高比表面积提供了优异的分离效果。此外,微球材料在固相萃取过程中的应用,增强了分离的选择性和效率,为化学分析和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提供了有效手段。这些应用充分展示了微球技术在提高纯化过程的精确度和效率方面的重要贡献。
4.3 | 化学储能
在化学储能领域,微球技术的应用正推动能源存储设备性能的显著提升。微球型电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能够增加能量密度,同时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对于超级电容器,采用微球结构的电极材料能够实现高功率密度和快速的充放电能力,这使得超级电容器在需要快速充放电和高功率输出的应用场景中表现出色。微球技术的应用不仅优化了化学储能设备的功能性,也为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能源存储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4.4 | 电子信息
在电子信息领域,微球技术的应用正推动着显示技术提升和关键元器件性能的优化。在显示技术中,微球的应用可以控制光的传播路径,从而改善显示设备的画质,如提高对比度和色彩饱和度,使图像更加清晰和生动,应用体现了微球技术在提升电子信息设备性能方面的潜力和价值。微球将目标物封装于微球结构中,能够为敏感的电子元件或功能材料提供保护,隔绝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从而增强其安全性和耐久性。
4.5 | 航天军工
在航天军工领域,微球技术的应用是提升军事装备性能的关键。微球因其独特的物理特性,被用于开发吸波材料,这些材料能够有效吸收雷达波,从而为军事装备提供隐身能力,增强其在现代战场上的生存性和隐蔽性。此外,微球化固体燃料在卫星的微型推进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提供了一种高能量密度的推进方式,使得卫星能够进行精确的轨道调整和姿态控制,这对于卫星的长期稳定运行和执行复杂任务至关重要。微球技术在这些应用中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军事装备的技术含量,也为航天器的高效运行提供了支持。
在当今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的前沿,微球技术已成为推动创新和实现技术突破的关键因素。微球材料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化学储能、航天军工等多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一些公司在微球业务领域崭露头角,以其卓越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纳微科技是一家专门从事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研发、规模化生产、销售及应用服务,为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领域客户提供核心微球材料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致力于满足各领域对微球材料的关键应用需求,通过精确调控微球的尺寸、形态、材料组成和表面功能化,实现高度定制化和个性化的产品制备,提供的微球产品,粒径覆盖从几纳米到上千微米的广泛范围,孔径也精准地从几纳米延伸至几百纳米,确保了微球在大小、结构和功能基团上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成都先进微球材料中试平台
成都高新区先进微球材料中试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成立于2024年,位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是由四川川大科技产业集团、四川大学科研团队、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四川迈可隆生物等知名高校和单位联合发起。平台旨在推进微流控及微球制备技术研究和相关科技成果转化,是一家集研发、中试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型机构。
平台依托于顶级学术机构和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专注于高附加值新兴材料产业发展方向,致力于解决先进微球材料领域的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和共性技术难题,构建关键核心技术的融合创新体系。平台聚焦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市场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生产可行性等概念验证,技术二次开发、原型制造、产品性能测评等中试熟化以及创业孵化、资金支持等专业服务,旨在挖掘和转化高价值的高校科研成果,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平台核心团队凭借近20年的先进微球材料基础理论研究,成功攻克了被科技部列入我国工业发展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的先进微球制备体系的部分难题,相关研究多次获得国家重大研究计划、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支持,成果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先进微球材料制备技术作为一种平台型共用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电子信息、化学储能、物质纯化、航天军工、新能源等多个领域,有效解决了现代产业发展技术的壁垒问题。
杭州毫厘科技有限公司
毫厘科技是一家致力于开发微流控生产型芯片并将该技术拓展为生命科学领域微球材料的通用型生产平台。目前毫厘科技的生产型微流控加工技术具有液体微加工能力,可以将数字化的生产在芯片上实现,直接在微流道中生成粒径高度均一微球,粒径方差可以稳定控制在5%以内,并拥有接近100%的收率;完成了多种类型高通量微流控生产原型机开发,可兼容琼脂糖、无机材料和塑料聚合物在内的多种原料,快速实现不同粒径和不同功能微球的规模化生产,同时可以通过计算机对微球结构的建模,可实现不同材质、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微球,制造出更为复杂的双层或多层材质包裹的复杂微球。
苏州中科森辉微球技术有限公司
中科森辉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知识驱动型科技公司,主营业务为能制备粒径均一、稳定乳液的膜乳化设备、层析分离介质和耗材以及相关领域的高端技术服务。中科森辉核心技术来自中科院过程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一系列产品研发、规模化制备,主要是通过膜乳化技术来制备微球以及微囊,粒径范围在0.1至100微米,能够制备出均一琼脂糖多糖微球,实现了交联浓度、粒径尺寸可调可控。
参考文献:
[1] 中国化工学会组织编写. (2021). 高分子微球和微囊[M]. 马光辉等著.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 立鼎产业研究网. (n.d.). 2024年版全球及中国微球制剂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Retrieved August 2, 2024.